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千年前的智慧箴言,在最近围绕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项目(以下简称,“协和4+4”)引发的讨论中,依旧振聋发聩。“协和4+4”模式以创新姿态进入公众视野,但实践中暴露的公平性问题却尚未得到与之重要性相匹配的严肃回应。这不仅令人困惑,更引发我们对体系建设、社会公平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讨论“协和4+4”的时候,我们要讨论的是什么?是当事人董某雄厚的家庭背景?还是她优渥的生活条件?抑或她广阔的人脉?也许都不是,真正要讨论的,是“协和4+4”在选拔、筛选、面试等流程中,如何做到更加严格与谨慎,如何像高考一样,在某个标准层面,让公众觉得这场选拔是公平的。
“协和4+4”从2018年开始试点,允许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通过4年医学课程拿到医学博士学位。这不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首创,而是借鉴了美国医生的培养模式。由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美国人投资创建的,所以在100多年前,协和就希望开展“4+4”的医师培养制度,但由于当时中国本科教育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协和医学院的需求,因此决定先实施八年制,以衔接医学预科教育、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
美国的“4+4”培养模式,第一个“4”是在非医学院学习,可以是任何专业,包括文学、艺术、管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理工农法等专业,因为美国本科没有医学专业,高考的学生无法直接进入医学院学医。第二个“4”就是通过严格的医学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进行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还要进行非常严格的规范化医生培训,简称“规培”,最后授予MD学位,国内称作医学博士学位。从2018年开始,“协和4+4”模式跟美国实行100多年的“4+4”同步了。
美国“4+4”培养制度被认为是国际上最好的培养制度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排名,最合理、最严格、最见效。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想要进入“4+4”这一模式,走医生这条路,美国的本科生要经过很多严格的专业考试,例如美国全国的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等。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本科在校成绩和MCAT成绩是进入“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一般来讲,申请者至少应是所在学校排名前10%的学生,MCAT考试更被很多医学生戏称为“地狱难度”,淘汰率高达90%以上。
只有通过这样的考试,再加上本科的医学相关经历、实验室经历、发过能证明科研能力的署名文章,长期的医院志愿者经验,推荐信等多重考量,一名美国本科生才会进入“4+4”模式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排名,开启医学之路。
“协和4+4”的筛选标准也并不宽松。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2026级本科毕业生春季批次招生简章》所写, 试点班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复试考核机制,采取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的方式择优确定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和候补拟录取名单。初审阶段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排名,专家组根据学生提供的报考材料,就申请人的学业成绩、培养潜力、发展潜能等进行评估并提出进入复试的考生建议名单。复试采用笔试+多站式考试+专家面试的形式,重点考察医学预科相关的基础知识、英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
不过,围绕招生环节,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向公众解释并给出严肃的答案。
聚焦一:学校组织的选拔考试,如何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协和4+4”的复试阶段的笔试是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自行组织的标准化入学考试,并不是美国那种全国性的医学生入学考试。这可以类比成考研时的自命题和全国统考。新京报曾发文谈到搜狐医药 | 讨论“协和4+4”公平性时,我们究竟在关注什么?,自命题存在的问题包括招生单位的命题压力大、命题成本高;命题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个别学校的自命题还出现严重疏漏;本校命题对外校学生不公平,以及泄题风险等。如果是学校自行组织的标准化考试,这其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如何体现值得关注。
聚焦二:报考学生相关经历复核,学校有没有这个能力?
在招生简章中可以看到,申请参加“协和4+4”的本科生需要提供本科成绩单外,还要求有3名推荐人(包括1名申请人的大学任课教师和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教师)的推荐信,要求所有推荐教师均要求副教授(或相当教职)以上职称。此外,还要提交见实习经历、工作经历、课外活动、获奖证书、荣誉证书、发表文章或者出版物等;以及具有不少于40小时医院/社区卫生/医生诊所/康复医疗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并提供证明和服务单位的评价。
这种申请制带来的审核工作量是巨大的,是否会产生审核不全面,背调不严格的问题?先申请,再笔试的选拔流程是否会出现“关系户”?进入复试的名单,是否会由另外的专家复审评价?这些问题都在等待答案。
聚焦三:本土化的“4+4”模式,是否可以先取消人命关天的临床专业?
美国的“4+4”模式被国际认可,是因为美国有着完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其兜底。美国的医学博士(MD)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规培时间长,通常是3~7年,要想成为专科医生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排名,例如心外、脑外、神经、肿瘤等,培训时间还要更长,一般一个医学生在35岁左右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给人看病的医生。
目前“协和4+4”可以让没有医学背景的学生在4年内就拿到医学博士学位,规培时间甚至也可以从3年缩短到1年。这些“速成”的医生走上临床,会不会导致医师培养质量下降?在试点阶段,能否从非临床专业试水,待制度完善后再过渡到临床专业?
总的来说,“协和4+4”设立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吸纳优秀的、真正向往学医之人。只不过,照搬过来的模式正在经历“水土不服”。也许当这些问题有了答案,“协和4+4”模式也就真正在国内落地生根了。这起事件如果能引起全社会对这些问题更严肃的讨论,促进医学培养体系更公正完善,也许是坏事变好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阿卡索学习网 - 英语学习培训机构网站! > 搜狐医药 | 讨论“协和4+4”公平性时,我们究竟在关注什么?
热门信息
阅读 (2425)
1 张雪峰直言:这三个大学专业“失宠”,就业率低,报考需谨慎阅读 (2333)
2 适合高中英语学习的25部英文电影,太好看了,你看过几部?阅读 (2105)
3 old man不是“老人”的意思,下次别翻译错了阅读 (1966)
4 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测试(NEPTP)申请指南【文末有福利】阅读 (1304)
5 英语一对一用什么教材?哪个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