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迎来45岁生日。1978年,“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先生创立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即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的前身。走在玉泉路校园里,李佩先生一个个治学严谨的故事、一本本领衔编纂的教材……先生,似乎从未离开。
这一封封信,来自先生的学生、同事、挚友,他们心中的记忆碎片,拼出李佩先生不为人知的一面,重温这些故事,让书信和留言传递大家的敬意:“您走了,但您的精神还在,您的精神永存。”
高原:传承您的不朽精神,使之成为办学立系的育人之魂
李老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迎来45岁生日,我们向您汇报!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培养出中国首批博士的摇篮,外语系的历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成立紧密相连。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试办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专门承担京区各研究所研究生的哲学、外语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1977年,为贯彻落实科学和教学工作座谈会精神,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招收研究生的请示报告》。在得到批复后,中国科学院成立研究生院,这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1978年,恢复招生后的首批研究生入学,外语系开启了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研究生课程教学。
作为学校首届外语教研室主任,您以饱满的热情,为教研室的创建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您亲自制定了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在大胆引进国外成熟教材的同时,率先主持自编教材,您编写的第一套研究生教材荣获了国家优秀图书奖。您还和外语系的同事们创建了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英语培训班,还为中国科学院京区各研究所开办了高研英语进修班。
从1979年开始,您力排众议,积极推动出国留学工作,开办了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等多层次外语培训项目,并支持和承担了李政道举办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的历届英语笔试出题和评卷工作,参与口语面试。中美双方政府及高校都只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系组织的考试成绩,由此正式开启了中国科学院引领出国留学的工作。先生在组织教学和外事的同时,多方奔走寻求英语教育人才,积极与国外联系,聘请专家,使我校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最早邀请外籍教师来华讲学的单位之一。在您的努力下,外语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为全国外语教学最强单位。您立足中国科学院的外语教学实践,创办了“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师资班,成为教育部创办师资班的原型和应用语言学学科的雏形。这也正是您被称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的原因,大家都亲切地称您为“中科院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
玫瑰绽放,俊采星驰,您的非凡人生中,有太多的精彩传奇,更蕴藏着高贵的人格,我们永远传承您的不朽精神,使之成为办学立系的育人之魂!
杨佳:您的精神永远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行
李老师,38年前,槐花盛开的季节,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参加研究生复试,那是我第一次坐地铁,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您。我赶上了好时代、好老师,有幸成为您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关门弟子”。
毕业分配时,我三个志愿填的都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我想永远和您在一起!您是真善美的化身。和您在一起,我总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归宿感,总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您带我去北大芍园参加严济慈和李政道先生共同发起的CUSPEA项目阅卷,该项目为我国培养了近千名科学人才。
您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在您的教导下,研究生院考出了全国英语水平第一的好成绩,就连吃饭时,同学们都在说英语,怪不得我们学校被誉为“北京第三外国语学院”!
我15岁考上大学,19岁成为大学老师,教郑州大学英语系二年级精读课,29岁失明。在人生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我想到了您。您的精神激励着我不做“留得残荷听雨声”,要做“映日荷花别样红”!我选择坚强,从头再来,为梦想再出发!我还想教书,1999年《北京日报》在《作家写真》栏目发表了刘恒写的《小杨教书》,其中就提到了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界第一人”的您;我还想写书,出版了《研究生英语写作》《研究生英语阅读》……您亲自为我的书作序:“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令人起敬的著作”,是您让我找回了自己、看见了光明!
2000年,我考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典礼上,院长约瑟夫·奈对我说:“祝贺你!佳,你是中国的软实力!”顿时,全场上千名师生自发起立,为我,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多年来第一位获得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鼓掌欢呼。我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您的学生是好样的!毕业10年,我重返哈佛,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校友成就奖2011年度唯一得主,成为中国大陆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全世界获此奖的第19人。
同年,“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颁奖仪式上,您荣获“特别奖”,您在即兴获奖感言中还表扬了我。北京团市委出版的《他们》一书中,向每位“十大杰出青年”提出了三个问题:你最钦佩的一个人、最爱读的一本书、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回答是,最钦佩导师李佩先生。
在您的精神指引和言传身教下,我学以致用,成功将哈佛“拳头课程”本土化,由一名“优秀教师”成长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作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我的第一个政协提案就是“迎奥运,北京地铁应提升英文报站水平”;作为北京奥运会专家顾问,我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制定了“NP3S”专业服务标准。作为首届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我主持了联合国关于“无障碍”的一般性辩论日,助推了相关意见出台,积极推动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与实施。
2017年《中华儿女》杂志刊登了我的文章《李佩:永远的导师》,我受郭永怀先生事迹陈列馆李波馆长之邀,在第五期“永怀讲堂”上,分享您和郭永怀先生的故事,您给山东荣成一中送去了三份礼物——郭永怀先生生前的旅行箱、风衣和西服,我明白您是希望青少年快快成长,经风雨、见世面,成为栋梁之材。
您是孤勇者,当年,您在北京大学念书,北平沦陷后,您从天津搭运煤的船到香港,再辗转越南,进入云南西南联大,在日本人的轰炸中求学。您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巴黎的第一次世界工联大会和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月是故乡明,正如您客厅里那首李白的《静夜思》,您和丈夫郭永怀放弃美国的小洋楼,明知留在美国有更好的条件,面对胡适的劝告,却回以一句“你说得太晚了,我们都已订好船了”。冲破重重阻力,于1956年举家回国。您是开拓者,在中美建交后率先鼓励学生自费赴美留学。您开创了《中关村大讲堂》,一讲就是600多场,数量比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期数更多,时间也要更早。
您说:“追求是一首歌。”您永远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行,科教兴国、薪火相传,我们将铭记您的教诲,追求卓越,生命不息、创新不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楼宇庆:您点燃的炬火,正书写着薪火相传的教育新篇
李佩老师,我们CUSPEA同学们尊敬您、缅怀您、感谢您!
回想起小时候,我们兄弟随着母亲父亲在江西鄱阳湖畔的鲤鱼洲农场劳动,育秧、挑秧、插秧、收割水稻、扬场、挖渠、修堤、打坯、烧砖等等,那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还有防不胜防的血吸虫的威胁。即便在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时候,父母亲还是顶着今天难以想象的环境压力,尽可能支持鼓励我们学习,父亲曾对当时在东北黑龙江兵团的大哥说过,“人比动物强的不是力气,而是思维和学习。有学上时,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没学上时,学习不是为了上学。”回北京后,我一直跟着北京市外语广播学习英语、法语和日语;高中毕业下乡当知青时,我也尽力坚持。在那个年代,一个知青插队劳动之余还学习外语是相当离经叛道的行为。
那时的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够参加CUSPEA计划,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留学深造,从事天体物理研究。1979年,李政道先生为了为中国培养高级物理人才,提议实施CUSPEA项目时,您毫不犹豫地参与合作。您说这些年从事教学工作,您与郭永怀先生当初的观点是一样的,振兴中华,中国最缺少的是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所以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目前世界上有关前沿物理的绝大多数一流文献和参考书籍都是英文撰写的,所以咱们的学生不仅要打好物理学基础,英语水平也要加强提高,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才会认可录取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中国学生才能往外走,走向世界。
在上世纪70年末和80年初,中国大陆还没有GRE和TOEFL考试系统,而这是外国学生进入美国任何大学研究生院所必须通过的。您负责领导了历届CUSPEA项目英语笔试的出题和评阅卷工作,并参与了英文口语面试。因为通过CUSPEA选拔的学生成绩优异,所以当初在美国部分大学的推荐信中,英文水平证明书中只要有李佩先生的签名出国留学英语培训班,都会得到认可。在一批又一批中国物理学生赴美国一流大学留学的背后,为了让中美双方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蕴藏着先生您多少心血啊!
多年来,您一直关心着我们这些CUSPEA学生的成长,永远不知疲倦地工作。您70多岁还给博士生上课,年近80岁仍提着录音机走上讲台。您用自己的雍容风采、灿烂笑容和默默坚守,用对学生们的关心关怀以及殷切期望,感染着无数学子与教育者。
如今,您的学生也站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帮助后辈走向更加美好广阔的世界,接力提升民族自信心,他们在教书育人和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薪火相传,您心中一定会充满欣慰与自豪吧!时代大潮浩浩汤汤,您点燃的炬火,正书写着薪火相传的教育新篇!
李晓棣:您永远无私无畏、永远为学生着想
李佩老师,想念您!
我还记得,为了让学生们能收听英语广播出国留学英语培训班,您当年在中关村的时候自费买了很多设备。我们这一代老师心之所向的都是提高教学水平出国留学英语培训班,升职得势种种皆为附属品。
在1991至1992年期间,每年参加学位英语口语考试的有40多位学生,完成模拟发言测试大概需整整三天时间,您不管何时出席,总是端庄优雅、落落大方,丝毫不显疲劳倦怠之态。您尤其关注教学工作,不仅每周征求学生意见,请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评价,而且每两周就会邀请我们这些教师和外教去家里就餐,主要是为了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和获悉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集体备课的方法后来也为我们所沿用。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帮助老师们相互交流好的经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您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深深地感染了我。在这样无私无畏的老师身边工作,怎么会不受到您的影响呢?您为学生着想和奉献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我后来成为副主任和系主任。我也希望青年教师将这种认真负责、锐意进取、大公无私的精神传递下去,用这种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沈永前:德艺双馨,坦诚热爱,向您致敬!
李佩老师,怀念您!
我是1978年1月到研究生院报到的,当时的外语系只有您一个人,您带着我们四位工农兵学员(当时毕业生叫工农兵学员)进行研究生外语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
印象最深刻的是您作为领导对于年轻一辈教员的关爱。当年我们毕业生被叫作工农兵学员,当时社会普遍对工农兵学员比较歧视,认为水平低,大概在1980年5月,国家人事部发了相关文件,要对工农兵学员进行回炉和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能承担相关教学工作。但当时您表示:对考核工农兵学员,不能只看学历,而是应该看实际水平。外语系的几位教员已经可以上讲台了,为什么还要去参加补习和考试?最终在您的坚持下,外语系的几位年轻教员都没有去参加补习和考核。这件事我一直铭记在心,体现了您对于外语系第一代年轻教员的关爱与肯定。
不仅在工作上,在个人生活方面,您对我们青年教员也很关心。当时我们分配来的毕业生都住在肖庄(林业大学),那会儿肖庄的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在当年购买自行车还需要票的年代,您还拍板将学校分配给外语系唯一的一张自行车票给了我们这几位青年教员,由我们自行商量最终归属,最后是英语教员用这张宝贵的自行车票买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德艺双馨,坦诚热爱,怀念您,向您致敬!
连先:您的学术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已成为外语系的精神谱系
李老师,怀念您!
我来学校时,您已过七旬,但仍代课从教,卸不下肩头的使命和责任。岁月带不走您树人的初心。回忆起三十年前和您在一起的日子,我仍清楚地记得您怎样郑重其事地将各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一一请到考场参加学生期末口试。这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但只要是对学生有意义的事情,您从不迟疑。另外,您常常约请编写教材的晚辈们去家里开会,谈完工作后会留他们就餐,且中、西餐皆有。
对我们来说,您不但特别亲切,而且特别有智慧,您为学的感知和判断力、为人的理解和共情力、处事的分析和升华能力深深地影响了每位曾经与您共事的中青年教师。
外语系的一大特色是自编的教材。1997年,在您的牵头下,外语系在“九五”计划的框架内开始组织教材编写工作,旨在编写出符合新世纪特征、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的中国科学院英语教材。学生的需求便是老师的追求,“以学生为中心”是头等重要的。鉴于科大的学生多为理科生,所以精读和泛读教材的素材多围绕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所涉及的是超越具体学科的比较抽象和普遍的问题,是各科通用的命题。后来使用这套教材时,老师们普遍收获了来自学生们的积极反馈。
如今,您的学术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已成为外语系的精神谱系。永远怀念您!
彭工:像您一样,严谨教学,拾光同行
李老师,一直很佩服您,您工作非常严谨,也很爱学生。我做系主任后,如果有事情要找您,都会提前几天跟您先约好时间。如果我们约某日9点见面,9点之前您就会在自家阳台上等着我们。我们在工作中有疏漏,您也会明确地给我们指出来。
您也非常爱学生。您在中关村教学的时候,经常自费给学生配置英语学习资料。曾经为了让学生可以听到纯正的英文广播出国留学英语培训班,您给学生配置了一个像大锅一样的信号接收器,当时花费了1000多元。您也曾经下载了很多英文歌曲小说,尝试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们爱上学英语,大家都很佩服您。您的教学大纲也写得特别规范,教学目标、课时数、测试内容等都特别明确。追随着您,拾光同行!
马石庄: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存
李老师,时间过得真快,您离开我们整整六年了!
当时中央电视台在制作《国家记忆》节目,想介绍先生您的一生。记者采访时问我一个问题,说:“马老师,你还记得当年李老师给你们上课的具体情形吗?”我一时语塞,我真的想不起在那个炎热的夏季里,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您那一个学期给我们具体讲了哪篇课文,听了哪段录音。
我突然想到,一个孩子还记得母亲做的每一顿饭吗?他不用记得,因为他把母亲做的饭都变成了他的成长,他的长大。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记不起老师讲的每句话,但是我们现在成了老师。大概一个老师的价值就在于把他精心准备的知识整理出来,传授给学生。学生长大了,有成就了,那不都是老师培养的结果吗?
您走了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拿您作为反观我自己的一把尺子。我总会想,李老师遇到这件事情,她会怎么做。我想起七年前那个日子,1月12日那天我睡得很早,从来没有的疲倦。一觉醒来,您走了。在万分沉痛中,我马上遇到了一个难事,就是您的追悼会那天,我正好预约了在一所中学给学生做报告。我去还是不去?我在想您要活着,可能会微笑着说,“忙你的去吧!”因此我也就下定决心去给学生讲课,我想站在讲台上其实就是在传承您的精神。
机会终于来了,1月15日您的遗体要从中日友好医院移到八宝山公墓。那天,天很阴沉。当您的遗体上灵车的时候,天上突然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我陪着您一路西行中国人的故事|致李佩:您用一生诠释“师者”的光芒,在您熟悉的力学所,在您家小区的大门口,我们呼唤着您,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我们穿过了您熟悉的玉泉路校区,车走得很慢,沿途遇到的老师都停下来,没有人作声,谁都知道,这个车上是我们的李老师最后一次来上课。
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存!
李佩先生说,“科学没有国界,无论这些学生何时何地取得科学技术成果,祖国都会感到骄傲。现在我们祖国经济发展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用武之地已不仅仅限于国界之内,我们欢迎他们以各种形式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每一个卷帙浩繁的世界,最初,都由良师开卷。她目睹过旧时代的山河破碎,所以她甘愿成为一块铺路石、一架梯子、一盏烛火,只为让更多年轻人在前辈的肩膀上去拥抱更光明更精彩的世界。她经历过至亲离散,所以更理解爱人的信仰与坚持,更懂得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爱人未竟的事业,她决心要接续完成。她体验过人生的低谷,但她从未被击倒,而是一次次站起来,用更坚韧强大的自己,迎接一切苦难,更以一种昂扬又谦逊的姿态,永远地感染着、温暖着、激励着莘莘学子,为家国,为使命,不懈向前。
心有所向,岁月生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韩文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阿卡索学习网 - 英语学习培训机构网站! > 中国人的故事|致李佩:您用一生诠释“师者”的光芒
热门信息
阅读 (2277)
1 张雪峰直言:这三个大学专业“失宠”,就业率低,报考需谨慎阅读 (1928)
2 适合高中英语学习的25部英文电影,太好看了,你看过几部?阅读 (1868)
3 old man不是“老人”的意思,下次别翻译错了阅读 (1618)
4 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测试(NEPTP)申请指南【文末有福利】阅读 (950)
5 可汗学院,风靡美国的英语启蒙神器,到底是学习工具还是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