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我们试图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促进两者之间的对话;良好而快速的营养和基石。在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慈善机构的英语,思考中国基金会的性质、演变和行业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基金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历史使命。
第一季度
什么是基础?
我对基金会的基本理解是慈善机构的英语,它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创新形式。改革开放后,我们根本没有基础,根本没有公益。我们为公益创造了这种形式。 “基础”这个词可能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我经常在课堂上讲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基金会被翻译成中文。为什么是基金会?通常可以是基金会,也可以是财团,但不能是基金会。
1980年代成立的基金会可以说是非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金会,或者以基金会的名义筹集社会资源,类似于慈善协会。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后,真正的基金会才开始存在。
民间基金会也是我们的发明。美国没有这个概念,翻译成英文也不容易。我们民办非企业单位一开始其实叫民办机构,后来经过一定程度的讨论决定改名。 《基金会管理条例》制定时,首先使用民间基金会。后来发现不能这样用,就改成非公募基金会了。
基金会本身的含义也参差不齐,从致力于基于赠款的工作的典型基金会到更高比例的运营慈善组织。我们的法律没有在资助基金会和一般慈善机构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从这个意义上说,“基金会”等组织的数量实际上就是“混合形式”组织的数量。
基金会分为两部分,一是资金,一是运营。在运作的过程中,它的作用非常有趣,与其他慈善机构非常相似。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固定,很可能是精英公益组织。一个资助的基金会,给别人钱,可以选择我给谁,我给哪一点。这个时候,它会在整个公益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知识卡
德国基金会 - 广泛概念中的多元化实践
与中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基金会”的明确定义不同,在德国,基金会的概念具有广泛的使用场景,据德国基金会介绍协会(Bundesverband 协会)。 Deutscher Stiftungen e.V. ) 和 Hans Fleisch 教授,“德国基金会概述 - 事实和数据”,在德国,基金会作为一个概念没有合法性。特征是共同的。
在德国,基金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根据欧洲基金会中心的定义,“基金会”需要满足以下功能条件:
《德国民法典》第 80 条规定了“基金会”,并规定了成立基金会的三个必要条件:
根据德国民法产生的具有法律行为能力的基金会是基金会的雏形。其他形式包括为公共目的设立的没有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或信托。此外,根据法律范围的归属,可以区分私法基金会、公法基金会和教会基金会,教会基金会可以是私法性质的,也可以是公法性质的。其他人也可以根据捐赠者、目的或达到目的的方式来划分基金会。
“基础”的概念在中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真正理解德国的“基础”,需要理清逻辑,列举案例,进行具体的相互证明,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比较。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的“基础”概念来套用德国的“基金会(Stiftung)”概念,反之亦然。
“Foundation”来自英语,但在美国流行。英国人主要使用“慈善(charity)”和“信任(trust)”。基金会的初衷是有目的的资本(和收入),由独立的组织管理和运营。欧洲基金会中心(EFC)前主席格里萨洛尔认为,“基金会”在欧洲涉嫌被滥用。政党基金会、委托基金会、智库、协会等机构实际上并不具备“基金会”的本义。乱用会掉入(理解)陷阱。
基金会的概念离不开其运作的实际社会土壤。一个中文的基金会是否有“Foundation”的本义,就像德语的Stiftung是否有“Foundation”的本义一样困扰。
第二季度
如何理解基金会的“财务属性”?
非公基金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基金会。现代基金会的核心是保留本金和利息。接受捐赠是基金会的机制之一。所花的钱和可以花的地方,必须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去做。中间要有增值机制。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基金会将永远花费本金。这是我们基金会到现在都没有解决的问题。非公基金会在这里做了很多文章。我非常看好一些非公募基金会,因为他们有这个机制,这使得增值机制居中。我认为基金会不仅仅是一种公益机制。现代基金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是它具有三个重要的机制,其中的增值机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公益行业,基金会可以比作经济领域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其数量虽不多,但应起支撑作用,是动力源,应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基金会处于公益生态链的上游。它就像一个“资源中心”,承担着“筹集资金、增值、分配资金”的功能。未来,基金会应该是一个机构,为有远见的组织提供实现公益目标的可持续机制,是进一步跨领域创新和跨部门资源流通的平台。
相关规定要求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年支出比例不得低于上年度总收入的70%,不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年支出比例公益慈善募捐资格要求不低于上年末净资产的8%,我们很少见到真正的“本息”。至于基金会的财务属性,我个人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属性,首先体现在资产上,可以为捐赠人保值增值;二是社会属性,可以通过慈善资金的募集和分配来实现。社会正义。
第三季度
基金会在中国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
其实民国时期就有基金会。例如,熊希龄于1932年创办了“熊竹义助儿童幸福基金会”,基金本金为白银6.20000两,洋27.527714万元。银行利息用于存放基金本金,用于办理分布在北京、天津、湖南的12个慈幼事业。此外,还有宋庆龄于1938年创立的中华福利会(其前身是中国国防同盟,1945年更名为中华福利基金会)。但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的基金会并不多。
新中国成立后,基础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基础得以恢复。 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 1982年5月,宋庆龄基金会成立。 1988年,国务院制定了《基金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基金会的宗旨。 1994年4月,中华慈善总会成立。 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 2004年7月7日,在浙江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叶康松慈善基金会是中国第一家民办非公募慈善组织。第一个国家级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是香江集团于2005年6月14日成立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此后,非公募基金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 2007 年的 436 辆增加到 2017 年的 4629 辆,十年间增长了 9 倍多。此外,自2011年底以来,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已超过公募基金会,成为慈善组织的中坚力量。
公益事业,特别是基金会,是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改革的产物。 1981年,十多个人民团体联合发起成立了第一家基金会,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访问过美国、日本后,印象非常深刻,于是派出大批人员出国留学。比如,朱传义先生是第一个出门,回来后上报的。他们观察到,基金会在美国社会中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实体,数量众多且非常有用,但在中国还没有。于是,第一个基金会于1981年成立,在引入基金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后,在一段时间内迅速发展。为规范管理,1988年颁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由李鹏总理签署。银行来管理。也可以看出,我国对基金会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
知识卡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共有基金会8172家,几乎是十年前(2010年为2250家)的四倍。 2016年《慈善法》出台后,基金会数量增速放缓。过去十年,非公募基金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5%,是公募基金会数量增长率(7%)的近四倍。我国基金会的活动大多集中在传统教育、救灾、扶贫、扶弱助残等方面。近年来,社区发展和公益事业发展迅速。
第四季度
如何理解中国基金会的精髓?
中国最早的基金会是为募捐而设立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它们是为弥补政府公共财政资源不足而出现的社会筹款组织。业务功能。所以中国的基金会不是为了捐钱,而是为了筹钱。这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募捐在国外是一种自由、公开的行为,任何公益组织都可以去募捐,不会设立组织取得募捐资格。这些以募款为目的而成立的基金会,募完款后,自然会认为自己最后募到的钱肯定不会给,而是自己花掉,这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惯性。
基金会既不是国家体制,也不是市场体制。它属于社会制度,公民社会制度。在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两个世纪的进程中,基金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基金会的事业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有关。基金会不同于企业组织、政府组织和普通的非政府组织。一般政治、经济和社会政治不适合基金会的发展和管理,需要制度创新。
基金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一种独特的组织形式,它让我们有理由对社会发展更加乐观。基金会的核心本质同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公民社会组织、共享价值和专业精神。
之所以说是民间社会组织,是因为它在组织内部实行理事会制和扁平化组织运作,实行民主治理和民主决策,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外部;共享价值体现 基金会关注人们共同需要的那些要素,比如爱、平等、接纳等。即使宗教信仰不同,仍然可以和平相处,平等合作,互相帮助。同一条船。专业性促使基金会进入社会治理的轨道,体现了基金会必须遵循的科学的一面。基金会的本质特征不是善意。钱是别人捐的。左手取钱,右手递出,这不是一种技巧。重要的是要把这笔钱转化为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
Q5
如何理解中国的“企业基金会”和“企业家基金会”?
在中国,基金会往往有更多的企业捐赠者和更少的个人捐赠者。美国个人捐款占该国GDP的2%,而中国只有0.1%。最近,我国成立了大量基金会。即使是非公募基金会,仍然以企业基金会居多,个人基金会很少。虽然与法律有关,但背后却存在概念上的差异。现在中国的基金会大多是企业捐赠的,其中很多秘书长可能是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员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国内企业基金会被视为企业经营理念的一部分,这与国外典型的个人财富理念衍生出来的基金会不同。
公司为什么要设立基金会?应该说,大多数企业都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尤其是慈善公益的责任。也就是说,企业慈善公益基金会首先要“承担”发起企业的慈善公益事业。企业如何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一“多”,一“高”——多维度履责,高质量行善。简而言之,高歌全方位、立体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向上投身企业慈善事业。企业基金会的“责任”是服务于基金会的出资人,即企业的慈善情怀和公益追求。
企业基金会作为管理社会公共财产的社会组织,企业与企业之间有着清晰的界限,是为基金会提供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法宝。这将有助于确保基金会使命的履行,确保基金会运作的合法合规,维护公众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公信力。这也得到了更具洞察力和前瞻性的企业和企业家的鼓励和支持。
企业基金会,理想情况下与企业有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甚至战略目标。法人基金会与企业的区别在于,在某些领域,适合某些人群,适合采用商业方式。在其他领域,适合其他人群使用公益方式。正是因为“真正的公益”和“间接回报”的双重特性,企业基金会才能从企业那里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资金。有的企业甚至将这种投资制度化、合同化关于你想知道的“基金会”的10个问题和10个答案,比如约定营业额的2/1000,税前利润的2%,或者每年固定的几千万资金投入。
创业者的个人基金会要想长期成功,就需要与个体创业者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创业者不只是捐款,还有个人成长的收获。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克服公益过程中的困难和失望,而困难、挫折、犹豫和失望是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的组成部分。企业家基金会战略规划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到这个连接点,将基金会创始人的个人生活与社会公共问题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越准确,策略的基础就越牢固,策略就越强大。
Q6
为什么基金会的自律和信誉建设很重要?
直到本世纪初,随着行业开始发展,从业者并不多,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当时主要围绕着行业自律和透明度的建设。这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慈善财产属于社会,基金会只是受托人。它需要透明和自律,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和资源的支持。另一个原因是基金会是一个新事物。要让政府和社会放心,就必须做好自律和自身的行业建设。自律和透明度作为行业的命脉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每次在北京召开行业自律和透明度的会议,虽然爱德在南京慈善机构的英语,但我基本上都会抽出时间在北京参加会议。
总的来说,虽然行业自律的口号很多,制定了一些标准,但整个行业的自律机制还没有形成。行业遇到了一些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和机制来解决,整个地基行业的公信力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虽然我们的透明度会比以前显着提高,但整个基金会行业在社会和政府中的公信力还没有建立起来。
未来40年,中国基金会要想发展得又好又快,前提是能稳扎稳打。如果不稳定,将难以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基金会的自律亟需从理念走向行动。虽然基金会行业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在倡导和推动行业自律,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口号和理念众多,实际自律行为并不常见。不多。其次,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基金会行业的规范发展离不开他律。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还需要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以及第三方评价的作用。最后,未来也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基金会的自律行为,提高公信力。
在 1990 年代初期,有公司但没有市场。有企业没有市场,就会出现各种社会问题,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血汗。有足够的事实证据来批评资本主义。但上市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市场使企业成为企业。同样的,拥有大量的基础是没有用的。需要有机制或制度来平衡基金会的发展。该系统可以由基金会、捐赠人、服务对象和公众组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运行系统。
最典型的机制是社会选择,即捐赠者选择。捐赠者把钱捐给谁?这就造就了优胜劣汰,最终的选择也将决定基金会的成败。有了这样一个机制的出现,基金会的能力将得到提升,公众对捐款的信心将更加坚定,政府也将更有把握将原来的监管转为放权。目前很多问题不应该通过监督来解决,而应该通过分散的培训体系来解决。在此系统下,基础将正常运行。捐赠者、志愿者、竞争对手和服务对象将提升基金会的专业能力和公信力。
慈善部门特别是基金会要团结起来,自觉、自动地塑造慈善资金分配机制,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公平、负责、连接公民、企业、慈善组织、受益人的资金分配平台。我们应该主动塑造这个机制,让互联网公共募捐平台成为慈善事业的工具,而不是把慈善作为满足经营者利益的工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Q7
如何理解基金会的“专业”?
区分指标是非营利组织所提供服务的专业程度和专业能力。专业能力越高,非营利组织的层次就越高。一些非营利组织经历了从低到高的“升级”过程,而另一些则没有。
在第一层次,非营利组织主要通过直接捐赠物资的方式发挥辅助作用。
在第二层,NGO 将专注于项目实施(包括增加项目数量和规模)和项目服务设计,以提高效率。
在下一个层次中,非营利组织将专注于拥有更多资源和吸引人才,以便为残疾人、老人或儿童等特定人群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我们的团队将第三层非营利组织中的此类服务称为“社会服务”。
第 4 层和第 5 层要求非营利组织拥有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我们将四级组织所扮演的角色总结为:专注于整个领域或行业的运作。他们的项目或言论会影响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业内人士的行为。但在实践中,我们也注意到,四级社会组织多为商会,而非非营利组织。
对于第 5 层,非营利组织需要更进一步,想办法超越行业,解决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第 5 层的组织包括智囊团和政策倡导机构。他们的所作所为将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变革创造动力。
Q8
基金会要真正发挥作用和影响力,除了“钱”还能做什么?
首先,它是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不是空洞的慈善机构的英语,不是挂在嘴边的,不是挂在墙上的。它们是真正能引导行为的东西,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需要战略实施。
其次是战略,不是简单的项目做不做,最重要的是一些概念、想法、理论、方法,可以有效地支持价值观。
第三,还有一个有效的行动工具箱。工具箱里有钱,但不仅仅是钱。
第四,要有外部的合作网络,因为钱只是基金会做事的资源。赚钱要发挥作用,除了基金会本身,还要储备各种合作者。尤其是与一些优秀的合作者形成的高效合作关系,基金会必须有能力维护这样的网络。
第五,组织文化。
第六,团队。毕竟铁甲营和流兵,基金会有良好的组织文化,有一套强大的无形资产。任何人进入组织之后,就等于进入了一个熔炉,他会被组织所塑造;不是换了人,组织就会面目全非,从南撤北。那是最可怕的。一个真正强大的组织必须拥有自己强大的文化。
有了以上六点,基金会就会形成自己的影响力,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该做的事。
没有所谓的“基金会在公益行业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就是这样。我们总是在期待它是什么角色,并询问其他人对我们做了什么。因为人们捐款而要求更多的东西是错误的。您应该说我们可以看到或期望它起作用,而不是它应该起作用。应该遵纪守法,仅此而已。
Q9
什么是“基础行业”?如何构建行业健康发展?
什么是行业?什么是基础行业?产业通常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生产、服务或其他同等性质的经济社会的企业单位或个人的组织结构体系。我们判断行业是否健康发展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是否具有共同的行业属性和共同特征;二是行业是否具有集体意识和共同利益,能否有组织地表达行业利益;第三,行业是否结构化?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分工和合作。有捐助者、资源使用者、受益者等,有支持组织,也有一线组织。 四、行业是否有标准规范,是否形成了自律机制和公信力;五是行业发挥的社会经济功能是否明显。只有满足这五项标准,才能说这个行业是健康发展的。
1980年代,中国的地基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彼时,行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尚不清晰,行业集体意识尚欠缺,更谈不上行业集体行动。只是一个行业雏形的开始,更谈不上行业的健康发展。 1998年,以“基金会与非营利组织信息网”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基金会行业出现了第一个支持性组织,行业分化,行业生态开始形成。在此之前,基础行业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也没有所谓的配套机构。所以从1998年开始,行业就出现了分工,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行业,行业有自己的结构。 2008年成立“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6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基金会行业开始有了交流平台,行业生态更加丰富完善。
《慈善法》提出,慈善行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在此基础上,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应成为基础行业建设的重要目标。
10 多年前,我们为基金会和非营利组织制定了自律准则,其中有 100 多家基金会成立了一些基金会。推动基金会行业健康发展,需要一批基金会继续投入到自律机制的研讨和建设上。行业自律机制比法律更严格,是行业组织追求卓越的准则或惯例。 The foundation voluntarily proposes to abide by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mechanism, strive to be an excellent foundation, and become a signatory body of the self-discipline mechanism. Through the endorsement of the self-discipline mechanism, identify the "good money" of the industry, and then "self-clear the portal"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t is hoped that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dozens to hundreds of foundations that sign the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convention, and let the excellent institutions put pressure on themselves, strive to do better, and let the resources flow to the excellent institutions.
Q10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ndations and the philanthropy ecosystem? “
In the public welfare ecology, the foundation is a support layer. If we regard the entire social sector as a kind of public welfare ecology, it is not flat. Just a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terprise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quant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s the emergence of a specific structure, for example, are there joint-stock companie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financial companies? How is the banking system? Is the business industry underdeveloped? Just a large number does not mean that the economy is developed. The same is true in the field of public welfare. We look at the number as only one aspect, but we also need to look at the emergence of such specific institutions, that is, the emergence of support organizations and foundations, including incubators. This type of organization is like the role that banks and financial systems play in the economy, so only when such a structure is built can this ecological chain be connected. The level of the ecological chain determines the degree of public welfar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ublic welfare is a complete system, but the mistake we often make is to extract a part from it and understand the whole by understanding the part. This method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is wrong. The part cannot replace the whole. There is a bad habit in the industry: thinking that your own method is right and others are wrong, thinking that you are orthodox and others are pagans. There is a voice in the industry (the way of understanding), which is to classify foundations and think that this is a good foundation and which one is a bad foundation. The background, system, policy, economy, etc. of each country are different, which means different ecosystems. Therefore, charities in each system should b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阿卡索学习网 - 英语学习培训机构网站! > 关于你想知道的“基金会”的10个问题和10个答案
热门信息
阅读 (2353)
1 张雪峰直言:这三个大学专业“失宠”,就业率低,报考需谨慎阅读 (2068)
2 适合高中英语学习的25部英文电影,太好看了,你看过几部?阅读 (2009)
3 old man不是“老人”的意思,下次别翻译错了阅读 (1777)
4 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测试(NEPTP)申请指南【文末有福利】阅读 (1151)
5 英语一对一用什么教材?哪个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