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岁月流金,1974年,学校恢复并改名为天津外国语学院,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英语和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学校招收研究生历经四十载,一代代天外人以其坚韧的意志和渊博的知识,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为我校学科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学术根基,培养了一批批奋战在各条战线的优秀学子。为纪念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10月起,英语学院启动了“英语文化传承与发展”主题采访,以微观视角记录专业发展历程,通过离退休专家、教授亲历、亲见、亲闻的口述实录。今天起,我们将借助【天外人物】栏目,集中展示为天外研究生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以激励更多的天外人不忘初心,铭记嘱托,勇担使命湖州英语口语培训,砥砺前行,奋力书写新时代天外发展新篇章。
金隄
金隄(1921-2008),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同年开始任美国驻华新闻处翻译,历二载,改任北京大学西语助教及文科研究所研究生。1949年初,北京和平解放后,参加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不久,回到北京中央军委机关任编译。1955年转业中国对外英文杂志China Reconstructs(《中国建设》)从事编辑、翻译工作;1957年转到南开大学执教;1977年调往天津外国语学院。与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合作出版On Translation,后又独立出版《等效翻译探索》等翻译理论专著,提出“等效翻译论”。译作有The Chinese Earth,《中国土地——沈从文小说集》,《神秘的微笑——赫胥黎中短篇小说集》等。曾获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翻译彩虹奖(终身成就奖)和爱尔兰翻译家协会荣誉会员称号。
《尤利西斯》
在中国以及世界翻译界,一提起金隄,大家首先会想起詹姆斯·乔伊斯,想起《尤利西斯》最早的汉译本。确实,金隄的名字与成就与《尤利西斯》是分不开的。这本所谓“天书”,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为成千上万不懂英文的普通中国读者欣赏,金隄先生功不可没。
然而,在《尤利西斯》汉译的巨大光环辉映下,金隄在翻译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成就往往被遮掩,鲜为人知。尤其在当前,随着研究生扩招,人才培养质量面临挑战的大环境下,金隄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思路以及具体做法,尤其值得总结与发扬光大。
金隄和首届研究生合影(中间为金隄,左一为林克难)
作为金隄首届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我深感有义务、有责任介绍金隄培养研究生的思路与做法。我校招收翻译专业研究生,始于1979年。是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才一年,天津市仅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学院与天津外国语学院三所大学招收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研究生。
金隄培养研究生有四个互相关联的基本思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寻觅师资与认真教学。
确定培养目标是办好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成败的关键,如果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不明确、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的话,就会影响培养效果的实现。天外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非常明确,就是为培养大学高年级英语师资。截止到1979年天外人物 | 研究生教育四十年之金隄:天外翻译学科研究生教育奠基人——林克难忆恩,中国大学已有十年没有正常招生,大学师资青黄不接,严重短缺,高年级师资更是捉襟见肘,因此一开始,学校就将培养大学高年级英语师资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一旦确定,接下来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设置必要的课程。这就像做一道好菜首先要有必备的食材。课程设置是否合适、恰当、充分,是否能借此实现预先设定的培养目标是需要战略的眼光、亲身的经历与教育家的远见卓识。金隄是北京大学研究生,视野、经历以及扎实的专业能力,充分满足这些必要条件。金隄的高明之处在于将“高级阅读与写作”课程贯穿三年的课程,而且全部由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任教。学习翻译,最重要的还是英语基本功。我们当年都自学英语十多年,有一位女同学还是天津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又在加拿大进修了两年,已经是大学英语教师,口语流利。我们都自以为英语已经过关,迫不及待地想多学一些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对金老师将英语基本功学习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当时并不那么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安排这门课程非常正确,感到终身受益。
还要谈谈理论课的设置。当时湖州英语口语培训,国门刚刚打开,翻译界对于翻译理论特别是外国翻译理论知之不多,而且普遍觉得理论无用,有一种排斥、抵制的心理。在国内,金隄是最早接触外国翻译理论的学者,他高瞻远瞩地将外国翻译理论列为天外研究生的重要课程。更为可贵的是湖州英语口语培训,金隄特别强调细读原作,指定奈达(Eugene Nida)与卡特福德(J.C.Cadford)两本翻译理论书作为研究生教材,辅导学生认真学习。一方面强调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金隄也注重翻译实践。金隄将受约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布置给学生翻译,然后认真批改,最后出版。批改的内容,则作为资料在课堂上讲解。这种所谓“以出版为导向”的翻译实践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受益匪浅。
明确了培养目标,确定了课程之后,接下来要保证高质量地上好这些课程,完成预定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寻觅合适的师资。办学伊始,金隄就明确指出,仅仅依靠学校的师资,是无法完成培养目标的。于是金隄便从全国、全世界寻找合适的师资。我们是非常幸运的,《汉译英》是由翻译《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名英国翻译家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教的,《高级阅读与写作》则由北京外国语学院聘请的外教担任。每周末,我们坐火车到北京将外教接来,周六、周日上课,周日下午再由我们将外教送回北京。《英译汉》与《翻译理论》这两门重头课当仁不让地由金隄亲执教鞭。这种由不同寻常的方法组织起来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培养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湖州英语口语培训,也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金隄先生的做法留给我们不少思考:我们办学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培养目标?我们开设的课程,是否能够达到预先设定的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是否充分而必要?是否有可开可不开的课程?我们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开设的课程?是因人设课还是为了开课而找人?是否考虑到搭建一个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准备必要的人力资源?
金隄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是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充分体现在金隄给学生精心批改的翻译作业上,真可谓呕心沥血,字字用心。我至今保留着四十年前金隄批改的作业,金隄身上那种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治学教学态度,更是我们大家学习效仿的榜样。
总之,目标、课程、人才、治学态度是天外翻译理论与实践学科奠基人金隄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总结、发扬与推广。尤其在今天,随着研究生扩招,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的形势下,金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与具体做法,显得分外珍贵。集中到一点,金隄的研究生教育思想就是:一个合格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必须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为此目标开足开好课程,为课程搭建合适的师资团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每位任课教师必须有充足的学养与认真负责的态度。
学校创办研究生教育,到2019年已经走过整整40年了。我们实现了最初的办学目标,培养了合格的大学高年级英语师资,在全中国、全世界工作;培养出一大批翻译理论学者与翻译实践人才,他们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撰写大部头理论著作,或在重要翻译比赛中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位毕业生翻译的《兵家名言》英文译本,被俄罗斯与以色列出版社看中,作为母本,翻译成俄文与希伯来语出版发行。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这些成就的取得与金隄先生开创的翻译学科研究生教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纪念天外研究生教育创办4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金隄先生。我们能做的、必须做好的是继承金隄留下的宝贵遗产,在新的教育征程上,不忘初心,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来源 | 英语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阿卡索学习网 - 英语学习培训机构网站! > 天外人物 | 研究生教育四十年之金隄:天外翻译学科研究生教育奠基人——林克难忆恩
热门信息
阅读 (2353)
1 张雪峰直言:这三个大学专业“失宠”,就业率低,报考需谨慎阅读 (2068)
2 适合高中英语学习的25部英文电影,太好看了,你看过几部?阅读 (2009)
3 old man不是“老人”的意思,下次别翻译错了阅读 (1777)
4 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测试(NEPTP)申请指南【文末有福利】阅读 (1151)
5 英语一对一用什么教材?哪个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