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索学习网

那些选错专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 | 番茄

好规划的朋友们

首发于微信号 好规划网

高考结束刚放飞了几天,娃和家长们就要开始面对报志愿选专业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有职业规划师说,专业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所以得认真挑认真选。万一选错了,人生的路就输在了起跑线。

听起来怪吓人的。

真是这样吗?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5位曾经的学霸。你会发现,不管是听从自己内心兴趣,还是屈服父母权威,没有哪种方式能保证选出来的专业一定令人满意,后期的调整是一种常态。

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本就是个不断体验、试错、探索自我的过程,不管是高考、报志愿还是择业,没有哪个环节能对你的人生一锤定音。

哪怕真的选错了专业,只要始终保持一颗向上的心、追寻自我的勇气,并付诸持续的努力,结局也会有惊喜。

毕竟,拥有对人生的掌控力,才是最大的底气。

1、

“本来以为要望闻问切,

却开发了中国联通(600050)第一个APP ”

@Aaron

原专业:中医学

现从事:互联网工程师

2005年参加高考,那年河北省一本的分数线是551分,我考了603分,全班第一。

当时手机已经开始流行起来,身边几乎人手一个,我觉得通信电子未来应该是个大趋势,所以报了华中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6个顶尖专业,结果一个也没录上,鬼使神差地被调剂去了「中医学」。

学习了两年之后,我觉得人生应该没有翻盘的机会,从此一身白大褂逢人望问切了。

转机发生在大三,偶然得知可以申请辅修双学位,我坚定地报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当然,这个选择不是心血来潮,大学前两年我就喜欢鼓捣电脑,选修的课程全是计算机相关的,还跟几个有共同爱好的学长学弟一起搭建了一个校内的BBS论坛和一个在线看高清电影的网站。

我医学院的同学感觉好神奇,他们的世界充斥的都是神经末梢和人体解剖,完全没想到他的一个舍友竟然在维护着他们每天都要看的视频网站和论坛。

不过,拿双学位的路并不好走。

两个专业不在一个校区上课,坐公交车单程得1个多小时,而且辅修学位的课程全部安排在周末和晚上,上完课回去宿舍都熄灯了。课程最多的时候,每星期64节课,平均每天9节课。

那时候几乎天天都在准备考试。因为医学专业是每门课程开课一个多月之后就考试学英语专业后悔了,计算机专业是期末集中考,所以大学后三年几乎都是在学习-复习-准备考试-再学习的状态中度过的。

吃力是肯定的,医学和计算机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除了坚持,没有别的办法。好在这个过程是有尽头的,五年后我顺利地拿到了一个毕业证,两个学位证。

毕业后,我的同学都对口去了武汉周边的县市级医院,我则去了一家北京的外包公司。

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给中国联通做网站,还有手机和IPAD客户端的1.0版本都是我做的,就是咱们手机里安装的那个「手机营业厅」,当时做完一个星期就冲到了APPStore免费榜的第一名。

之后我又去了搜狐和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工程师的路上越走越远。

Q现在回忆起来,有没有后悔因为选错了专业,白白浪费了前两年时间?

@Aaron

其实当时我第一次填志愿,选的是山东大学的计算机,后来觉得这么报我的高分可惜了,所以才改了华科的热门专业。现在想想,只有经历了才能慢慢发现兴趣所在学英语专业后悔了,即使我如愿读了华科的通信工程,没准还是会换专业。

2、

“全校第一读了清华化学系,

自学Python才找到了自己”

@UnDefined

原专业:化学系

现从事:后端开发工程师

在别人眼中,我是学霸,可在我自己看来,学霸的光环在高考报志愿那一刻就慢慢褪去了。

2011年高考,我考了640分,学校第一全省50,而甘肃省一本的分数线只有520分,在众人的期盼中,我是非清华不读的。

虽然分高,但在竞争激烈的清华,我这点分就不算什么了,能选择的专业很有限,再加上对未来打算要做的工作没有一丁点遐想,所以最后选了「化学生物学」,它是化学系中偏生物的一个交叉学科,也就是啥都学点的学科。

大学四年都在上课—做实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中度过,对做化学研究谈不上多喜欢,也不觉得多反感,要不是分数差一些没能保研成功,我可能还会这样不温不火地继续学三年。

本科毕业后,基本上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因为要做化学研究的话本科学历不够格,而去大四实习的培训机构教化学,又不是我志向所在。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第一份工作去了一家做广告运营的互联网公司,我负责的是数据分析和运营,因为工作中经常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我自学了Python语言,它极大地提升了创建和优化数据的效率。

说实话,直到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掌握了这种计算机语言,我才发现做技术开发是适合我的,而这个后知后觉的发现过程,我用了两年。

好在一切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现在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后端开发工程师,目前自学的计算机语言、框架、数据库基本能应付手头工作,但我也深知和那些科班出身的人相比,未来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Q假如倒回去2011年报专业那会儿,你还会选清华的化学系吗?

@UnDefined

当时报清华有很多现实因素,有点身不由己吧。再加上我的确对各个专业未来学什么全然不懂,如果能提前了解下毕业后可能会做的工作的话,应该会选计算机专业。

3、

“经济与数学不是一回事,

32岁‘高龄’的我依然选择出国读书”

@卡卡

原专业:金融学

现从事:「数理统计」研究生留学ing

像我这样从小学开始,就立志未来要做数学相关工作的人,应该不多。

我是那种看见任何数字就兴奋的人,书架上枕头旁放的也都是《数学之美》《数学聊斋》这类的书。

但高考选专业和之后的工作却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偏差。

学英语专业后悔了_为什么说学英语专业后悔了_学了英语专业怎么办

我是2003年高考,估的分数也不错学英语专业后悔了,读个好大学的数学系不算难事。可爸妈还有身边的亲戚们却纷纷跳出来阻拦劝说,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数学系不好就业”。

胳膊拧不过大腿,在N次开会沟通甚至抗争无果后,我选了就业前景最被看好,还和数学有点关系的「金融学」。

四年本科和两年研究生学习,我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金融人士。之后从事的两份工作也是和投资理财相关,最后还做到了产品业务线的负责人。

虽然日常工作和数学也有一些关联,会用到一些软件去统计和分析数据,但总觉得和我想学的数学还差点意思。

就在生活大体平静、波澜不惊的时候,我决定辞职,出国读书,去学我期望了很久也纠结了很久的「数理统计」专业。

在三十二岁“高龄”,工作8年之后,放弃一份被不少人羡慕的工作,重新捡起课本学习,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毕竟,走出这一步,就意味着离财务自由又远了一些。

在得知我辞职出来读书后,身边非常多的朋友表示羡慕或钦佩,甚至有几个说把我当成了榜样。

我想说,这件事真的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潇洒和无畏。旁人看到的通常是华丽,而冒险的部分,则结结实实要自己承担。因此我并不想鼓励身边的人轻易做这样的尝试,除非你确信自己做好了至少两方面的准备:心理上的和财务上的。这绝不是单单靠勇气就可以做成的事。想清楚利弊,千万别理想化、浪漫化。

人到了一定年纪,得学会像盘点资产一样,去盘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像做投资一样去考量做一件事的成本、风险、收益。

当然,如果想要做出点什么改变,要趁早,因为年纪越大试错成本越高,越难改变。

Q工作8年又出国读书,下这个决定不易,难道就没有动摇过吗?

@卡卡

动摇过无数次。从产生想法,到实现,历时两年。2017年整个春节假期都在高强度备考,除夕夜还在做题。想来一大把年纪了,何苦这样为难自己?每每在这样的时刻,不免一阵心酸,心想要不算了吧。可每次这种念头都不超过半分钟,因为不甘心。

4、

“兴致勃勃以为要成为高级翻译,

却掉进了经济学的坑”

@毛毛

原专业:经济学

现从事:投资相关

即使你明确知道自己的喜好,但到了高考选大学、选城市、还是选专业的关键时点上,还是很容易选错。

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当时最想学的专业都是标准的人文社科类,想报的是西班牙语、法语、外交学、国际关系、各种小语种,最不想学的是经济类和法学。

可惜事与愿违。

我是2007年在黑龙江参加的高考,文科生。当时是估分报志愿,所以估分的准确性对后面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由于分数低估了快20分,所以综合型大学的文科专业都不敢报。偶然间,爸妈在报志愿的大白本里发现了北航,它满足我所有要求,在北京、985/211、在我省招一个英语专业,我的分数也差不多。

录取结果出来了,我们省有两个人都报了英语专业,我考第二。造化弄人,在我兴致勃勃以为自己要成为国家领导人随行翻译后备人选的时候,因几分之差被调剂到了最不喜欢的专业——经济学。

本以为本科四年会过得非常糊涂,学不到什么东西,结果却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原本因偏见而拒绝的经济学,给我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原来经济学世界也可以这么有趣。

当然,我也没有放弃心中所爱。原来想报的英语专业,通过二学位的方式学到了,还考取了北外的研究生,之后又通过自学西班牙语在巴塞孔院实习,在西班牙伯纳乌圆了我17年皇马球迷的梦。

研究生毕业后,我的经济学背景和语言能力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一份工作去了一家提供北京户口的私企,第二份和之后的工作则都是和投资相关的了。

这一路走来,我发现兴趣和专业是可以兼得的,虽然高考报志愿很重要,但不是说选了不喜欢的专业就没有出路了。在北航这样的综合型大学,我不仅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Q阴差阳错选了原来不喜欢的经济学,目前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你觉得未来会继续朝着这条路走下去吗?

@毛毛

我觉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从十岁起那些选错专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我就坚定自己的梦想是长大当老师,在高中大学研究生各个阶段我都为这个梦想实践过。若是日后我有幸过上财务自由(差不多就行)的生活,一定会再次点燃心中这颗火苗,不为物质、不为社会地位,也不为自身的职业成长,只为做一个纯粹的教育者。

5、

“7年地质学习路,

冷不丁变身互联网PM”

@Nail

原专业:地质学

现从事:互联网产品经理

在高考选专业方面,我算是子承父业、自己也喜欢、父母也支持的那一类人了。即使这般天时地和人和,我依然还是选错了。

在没有正式工作之前,我非常确定地认为自己会沿着地质这条路走下去。首先我的父母做的都是地质相关的工作,而自己又喜欢自然科学,觉得长期在户外工作,研究那些矿物岩石矿床,简直就是我心中所望。

2011年参加高考,我以超过录取线30分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专业,之后又以专业第二的成绩,读了本校的研究生。

一切都是这样的顺畅和自然,直到工作将我原来的设想全部击碎。

毕业前期,我做了简单的调研,发现如果做地质相关的工作,普遍收入不高;如果做地质科学研究,那注定是一条需要坚守和甘于清贫的路。再加上当时谈了个女朋友,虽然她对我的择业没有意见,但我自己觉得未来靠这个,生活质量好不到哪里去。

对,世俗的我决定转行了。

身边有一个好朋友,在互联网公司做PM(产品经理),我觉得他的工作状态是我喜欢的,富有活力。当然,我机智地发现这个岗位比传统行业收入高不少。

为了能与职位相匹配,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在一些在线课程平台也学习了相关的课程,还自学了PM必须会用的Axure、Xmind这些画原型的软件。

当然,PM不是我随便学点知识就能胜任的,但互联网圈有句话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好的PM需要具备的是“梳理流程、明确需求、制定方案、协调资源”这一整套逻辑方法,而不是已经成型的、确定的知识。

可以说,没有一个PM是科班出身,大家都是边学边做,现在我也在恶补一些计算机知识。

门槛虽然相对低,但也有弊端。PM不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工种,如果到了一定阶段没有突破的话学英语专业后悔了,40岁之后竞争力是逐渐下降的,很可能会面临二次转行。

不过,我相信我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谁让咱年轻呢

Q为什么父母做的都是地质相关的工作,你却没有提前了解到一些就业信息呢?

@Nail

因为父母对我的兴趣是完全支持的,当时我爸还提过一次要不要报个计算机专业,被我驳回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为什么父母没有把我从户外工作看看星空、研究矿石的美梦中敲醒。

写在最后

我发现人是有自动纠错功能的,如果短时间甚至较长时间偏离了航线,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会把你拉回正确的轨道上来。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心中真正的兴趣所在。

只可惜,大部分高中生寒窗苦读三年,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专业和就业缺乏体验和感知,几乎无法找到兴趣点,甚至退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都颇有难度。

这几个故事的主人公,现在回忆起来大都有几分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感兴趣的或者适合的专业,白白浪费了几年宝贵时间。

当然,这种后悔其实也很难避免。大学是通识教育,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更多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再加上未来完全对口的工作将越来越少,靠读个学位就找到适合的工作几乎不可能。

但当下我们还是能着手做一些事情。

与其逼着孩子选热门专业,不如花点时间去发掘孩子的性格、爱好,花点时间了解不同职业的分工和具体工作,都对选专业乃至未来道路的选择很有帮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阿卡索学习网 - 英语学习培训机构网站! > 那些选错专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