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的书,是我们编辑部最近争相传阅的一套书。
当我拿到这套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事们感叹,只可惜,自己在学生年代,没有等到这套书的出版。
这套书即使刚出版不久,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凡是读到过的,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随便拿出一本,在豆瓣上都是高分。
这套书究竟好在哪里,且听我们道来。
光听书的名字,就知道这套书跟西南联大有关。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也是一段传奇与佳话。
它仅存在了8年,却培育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得主。
1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堪称中国版“人类群星闪耀时”。
杨振宁、邓稼先 、汪曾祺、邓稼先、李政道等都毕业于该校。
当时,给学生们上课的老师更是有: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张荫麟、冯友兰等...大师们用他们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学识修养,凝聚成一堂堂精彩的课程。
翻译泰斗许渊冲老先生回忆说:
那时国文课真是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
北大哲学系教授黄枬森,曾撰文回忆他在读书期间的课表。
“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是冯友兰。我还选修了数论和《庄子》,老师分别是华罗庚和闻一多。”
沈从文在1980年代出国访问时,研究联大的外国汉学家问他:“抗战条件那么苦,为何西南联大八年培养的人才,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人才的总和?”
汪曾祺先生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西南联大不复存在,但幸运的是,西南联大的课堂如今以纸质书的形式再次“问世”!
这套《西南联大通识》,汇编了西南联大当年很多教授上课的讲稿以及学生做的笔记,还原出了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这些大师,当年如何上课。
让我们如今,时隔近80年,再一次有机会能坐在西南联大的课堂上学习。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名言出自于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
回溯起西南联大的建校,那是一段极为悲壮的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祸国殃民,当时清华、北大、南开三大学府高山,为保文化命脉,师生们兵分三路、水陆兼进,终于会师昆明。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诞生了。
学校成立时,物资短缺,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乱世下,用有限的经费参与了学校的建设。
因为屋顶是用铁皮做的,这导致,一下雨,声音非常大,学生们没办法上课,老师则在黑板上写“静坐听雨”。(这一幕被拍进来电影《无问东西》里》。
即使环境艰苦,当日军的飞机轰炸而来是,师生们还得东躲西藏,但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学生们还在坚持上诗词、文学、国史这些看起来无用的通识课程。
通识是什么意思?英文是“common sense”或者“liberal art education,它代表的是知识的广度。
前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曾这样说:“越是大师级的学者,他本科所接受的通识教育就要越扎实。这就好比建一个金字塔,做学问不是建摩天大楼,而是建金字塔,摩天大楼是地基和上层一样宽,金字塔底下铺了一大圈,上面只多一块砖。”
在当年的西南联大,学生们是不分文理科的,上的都是一样的课,这样才能把通识教育做到极致,让学生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厚积薄发,触类旁通。
这也是很多欧美顶尖大学西南大学英语,都非常重视通识教育的原因。
如果你想了解西南联大,想让孩子知道中国历史上那些最聪明的脑袋和最伟大的灵魂,是如何上通识课的,适逢暑假,这套书献给孩子将非常适合。
老实讲,这本书对低龄的孩子阅读将会存在一定困难,我们推荐初中以上的孩子阅读。
这套书共有7册,他们分别是,西南联大文学课、国史课、哲学课、诗词课、文化课、古文课、国学课。
共收录西南联大15位教授的讲义、文章,从文学、国史、哲学、诗词、文化、古文、国学七个不同的角度重现西南联大具有开拓性和系统性的通识教育,以及西南联大各位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
该套丛书除了再现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也是一次对中国文化的回望。
拿到这套书西南联大仅存8年,为何培养出中国近代最多大师级人才?,我第一时间就读了国史课,那叫一个如沐春风。
季羡林曾回忆说:寅恪师讲国史课,如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资料写到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
他的分析细如毫发,如剥蕉叶西南大学英语,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扭曲,不断章取义。
他讲课仿佛引导我们走在林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享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汪曾祺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回忆闻一多老师的课。
他说,闻先生能把相当枯燥的课题,讲得让人感受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读到《文学课》上闻一多讲杜甫的句子,读得我热泪盈眶。
他说:
在书斋里,杜甫自有他的世界。他的世界是时间构成的;沿着时间的航线,上下三四千年,来往地飞翔。
他沿路看到的都是圣贤、豪杰、忠臣、孝子、骚人、逸士——都是魁梧奇伟、温馨凄艳的灵魂。
久而久之,他定觉得那些庄严灿烂的性命,和生人一般实在,而且渐渐活现起来了,于是他看得见古人行动的姿态,听见古人歌哭的声音……
你便能够理解他当时不可一世的气概: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西南大学英语,俗物皆茫茫。
不止是课堂让人动容,西南联大的老师们也有让人动容的故事与风骨。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数学家华罗庚,他是当时西南联大的教授之一。
华罗庚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但他的学识早就超过大学。
华罗庚的初中老师叫王维克西南大学英语,曾经到巴黎留学,是教育家、翻译家,并且还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杰作《神曲》的译者。
王维克看到华罗庚勤奋好学,很欣赏他,在当了初中校长后,王维克请华罗庚到学校工作,做会计兼事务。
之后,华罗庚在王维克的鼓励下,大胆写了一篇批评当时一个叫做苏家驹教授的论文有错,因为这篇论文,熊庆来教授注意到华罗庚,还以为他是一个大学生,打听以后才知道华罗庚竟是一个失业青年,学历只有初中文凭,可他的学识惊人,熊庆来教授写信给华罗庚请他到清华大学,当助理员。
华罗庚在清华园,既有了糊口的工作,又可以在国内最高学府吮吸知识的营养。
华罗庚在工作之余可以去旁听,熊庆来教授还会亲自指导这个天才学生,一个没有正统读过大学的人,不久之后已经可以去听研究生的课程,同时华罗庚还自学了英语和德语,熊庆来教授更是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留学。
留洋后,一心挂念灾难深重的祖国,决定回国,而欣赏华罗庚的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到西南联大任教。
这样的故事在西南联大里俯拾皆是,对我们的孩子来说,不仅学通识知识,也学大师们背后的风骨与坚毅的精神,成为下一代可以仰望的精神“灯塔”。
这个暑假,让孩子爱上读书,就从《西南联大通识课》开始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阿卡索学习网 - 英语学习培训机构网站! > 西南联大仅存8年,为何培养出中国近代最多大师级人才?
热门信息
阅读 (2353)
1 张雪峰直言:这三个大学专业“失宠”,就业率低,报考需谨慎阅读 (2068)
2 适合高中英语学习的25部英文电影,太好看了,你看过几部?阅读 (2009)
3 old man不是“老人”的意思,下次别翻译错了阅读 (1777)
4 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测试(NEPTP)申请指南【文末有福利】阅读 (1151)
5 英语一对一用什么教材?哪个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