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门外语,没必要联想那么多不学英语,这不过是出于一种很朴素的愿望:与他人交流,并融入世界
9月2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教育部在答复中明确表示,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低于语文等学科。
在教育部官网上,可以大致看到建议的内容,但也能看出建议比较笼统。比如“英语学习是有必要的,但是没必要占用那么长的时间,重视到甚至有点畸形的程度”,“那么长”到底是多长?“有点畸形”到底是怎么“畸形”?建议总归是越具体越有操作性。而从官网公布的建议内容看,这个建议更像是一种意见、情绪、感觉,而非条分缕析的量化分析。
相形之下,教育部的回复则专业得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外语6%-8%等等。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外语必修学分课时比例约占必修总学分课时的7%。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到此也就结束了。数字已经说得很清楚,英语并没有那么高的权重,所谓“畸形”至少从教学大纲上是看不出来的。
当然不学英语,问题的衍生讨论并没有结束。近些年类似的建议、呼声不时出现,舆论和教育部门也多次予以回应,教学设计也在不断改革。但很多关于英语的讨论已经超出一种学科,有人把它符号化了,对一门语言寄予了过多的价值内涵,产生了某种情绪。
就好像这个建议里,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相对应的,就是“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似乎这两个教学内容相互对立。这是一种主观联想,不妨网络检索一下,针对化学、物理教学的建议,却几乎没有人把这两者和“中国文化”关联起来不学英语,哪怕化学、物理同样是外来学科。这是很值得琢磨的现象。有些人有意无意把英语挑选了出来,贴上了标签,主观赋予它一种负面化意指。
其实这种联想是不必要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9月20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其中提到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80%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这些留学生学了英语或其他外语之后不学英语,难道影响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对文化自信的坚定,对父母之邦的热爱?这当然不可能,他们的举动就已经说明一切。
而这个例子更是说明了为什么英语教育仍是必要的,要看到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和什么样的世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从2017年以来吸引外资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同样居全球第二……这样一个国家,英语学习为什么必要已不用多言:中国人昂首挺胸地走向世界,怎么可以没有一门交流的语言?
换句话说,在这个背景下,别的国家学习中文也是正常的。据报道,已经有60多国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和世界的联系紧密到今天这个程度,他国民众当然也会希望能掌握中文“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学英语与文化自信并不对立,来创造和中国交流、经商、投资的各种可能。
所以,学一门外语,没必要联想那么多,这不过是出于一种很朴素的愿望:与他人交流,并融入世界。所以,让语言回归语言,学科回归学科,这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世界多样性的尊重。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阿卡索学习网 - 英语学习培训机构网站! > “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学英语与文化自信并不对立
热门信息
阅读 (2353)
1 张雪峰直言:这三个大学专业“失宠”,就业率低,报考需谨慎阅读 (2068)
2 适合高中英语学习的25部英文电影,太好看了,你看过几部?阅读 (2009)
3 old man不是“老人”的意思,下次别翻译错了阅读 (1777)
4 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测试(NEPTP)申请指南【文末有福利】阅读 (1151)
5 英语一对一用什么教材?哪个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