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索学习网

浙大教授郑强:“过度学英语”浪费时间,英语需要“踢出”高考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最近浙大教授郑强特别火。

要不要把英语“踢出”高考的话题再度冲上热搜。

当然这话并不是郑强教授说的,他原话是这样的:

谁说的外语不好就是文盲?

60多年没出过国就不能得诺贝尔奖了吗?

外语耗费了我们多少中国青年学生宝贵的时光?

这20年来我们过度的夸大了外语在中国孩子成长教育当中的分量,实际上是我们民族极其不自信的显著表现。(此处外语指的是英语)

人大代表李光宇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每个学生要耗费5292小时学习英语。但实际情况远远比这个数字要大得多。

“高耗低效”是学英语最大的弊病。

不是说英语不重要,对英语老师来说它是职业,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他却只是个工具。“英语是工具”这一点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认同的。既然是工具我们就有很多种方式来辅助我们运用英语。

举个例子:

对大部分中小学生来说,英语是主学科之一。可观的分值让孩子们需要耗费精力争取,因为在中高考中锱铢必较、毫厘必争。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通过CET考试可能是毕业条件之一。很多专业课程是双语甚至纯英语教学,为毕业论文查找参考文献时找到的可能是英文文献。

对于爱好出国旅游的朋友们来说,两种可能:一是会英语,二是不会英语。先不说会英语的朋友们是不是能无障碍沟通,不会英语的朋友们在国外是不是寸步难行呢?

对于从事英语有关行业者来说,无障碍沟通自然是理想状态下的最好结果。

说这么多英语网络教育,我想表达什么呢?还是想佐证“高耗低效”这一特点。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未来不想从事英语有关行业的大有人在,何必将英语列入必修科目呢?选修不是更能响应政府号召,减轻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吗?

对于大学生来说,熟练运用翻译软件,掌握基本语法,不也能解决大部分文献翻译问题吗?何至于天天抱着一些生僻单词死磕?

英语网络教育竞争分析_英语网络教育报名_英语网络教育

对于爱好出国旅游者来说,简单的沟通难道需要6000个小时的义务教育打底吗?网上免费的自学视频难道不香吗?更别说有条件的可以报个速成班,请个随行翻译,或者直接跟团旅游。

对于从事英语有关行业者来说,翻译软件、借助外力自然不够,打磨自身专业能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是根本。但无障碍沟通,“伦敦腔”、“美国范”显然也不是中小学教育教出来的,甚至学出来的“中式英语”会阻碍今后的发展。

6000个小时的付出换来的学习成果远远达不到我们的期望。

与其想着学英语,不如想想怎样学好英语。

前文也说了语言是工具,怎样把工具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才是重中之重。

小编大学学的是德语专业。学校不仅仅有德语本科,还有德语2+3专业,什么意思呢?2年在国内,3年在德国,毕业可拿双学位,在校期间可学市场营销、国际金融等。这才是真正把语言当工具,辅助其他专业课程,高效实用。

在小编看来浙大教授郑强:“过度学英语”浪费时间,英语需要“踢出”高考吗,大学4年时间学习了德语这个工具,却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被自己的选择荒废了。

英语也是一样英语网络教育,6000个小时的学习如果拿出一部分用在其他方面,我们的学生会不会有更全面的发展?浮于表面的学习会不会更进一步?

郑强教授说我们过度学习英语是因为我们民族不够自信,深以为然。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特朗普外孙女中文很好英语网络教育,英国首相的女儿也在学习中文。

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也相当于在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世界对我们这个文化大国越来越好奇,我们也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底蕴。

但从疫情滞留英国的1.5亿小留学生身上英语网络教育,我也确实看到了一部分人的文化不自信。为什么这么小就在国外独自生活?不过是为了那一纸国籍!

在我们想要团结一心建设一个更好的文化强国时,有这么一群崇洋媚外的人想从内部瓦解我们。

有人说“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但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的不在少数。我们呼吁大家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因为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总结:

英语作为国际主导语言之一,我们肯定要学。

英语只是工具,实用性为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中英语的地位过高,建议选修或者减少分值、课时比重。

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才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看过世界也别忘了回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阿卡索学习网 - 英语学习培训机构网站! > 浙大教授郑强:“过度学英语”浪费时间,英语需要“踢出”高考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